在全球能源結構向清潔化、低碳化轉型的浪潮中,人工智能已成為破解新型電力系統挑戰的核心引擎。從新能源發電的功率預測到電網設備的智能運維,從電力交易的資源優化到系統穩定性調控,AI技術正以全鏈條賦能的方式,重塑電力行業的運行邏輯。
2025年6月12日,華為聯合行業伙伴舉辦的“數字賦能?AI驅動——新能源智慧集控和數智化場站論壇”,聚焦數字技術與能源場景的深度融合揭示了一個核心命題:在高比例新能源接入的背景下,電力系統需通過“安全—經濟—綠色”協同發展路徑,突破“電力平衡”與“系統穩定”的雙重挑戰。
企業與華為聯合創新的行業實踐
以風電為例,本屆論壇中,華電電力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總經理嚴新榮指出,風電機組的安全高效運行對于新型電力系統的穩定至關重要。我國風電發展迅猛,正逐步從邊緣走向中心,成為裝機主體電源和發電結構主體電源的重要組成部分,為我國能源系統向清潔、可持續方向轉變貢獻著關鍵力量。然而,隨著風電大規模開發,大量風電機組投入運行,且機組大型化趨勢日益明顯,一系列影響其安全高效運行的問題也逐漸暴露出來。火災、倒塔、葉片失效、關鍵部件失效等問題呈逐年上升態勢。究其原因,風電設備運行工況惡劣,長期經受風吹日曬、極端天氣等考驗,故障率居高不下。同時,機組迭代速度快,一些新技術尚未經過充分驗證,導致設備診斷模型研究不足,故障預警準確率較低。因此,提高風電機組健康監測診斷技術水平、優化風電場群控制以及提升風電機組功率預測等技術迫在眉睫,這將為新型電力系統建設提供重要支撐。
在應對這些挑戰的過程中,眾多企業攜手華為聯合創新。
龍源(北京)新能源工程技術有限公司便是其中的佼佼者。該公司副主任工程師崔志斌介紹,他們致力于“新能源技術監督與技術服務、數字化開發建設、供應鏈管理”三大業務領域發展。該公司與華為希望為數字化平臺構建設備“健康防線”——構建以生產數字化平臺為核心的技術體系,整合新能源生產管控、檢測系統及功率預測等模塊,自主開發253個預測預警模型,覆蓋2萬臺風電機組與4萬臺光伏設備。這些模型通過實時采集設備振動、溫度等數據,實現早中期故障的精準預警,檢修建議準確率提升30%以上,為風電場群控制與功率預測提供了數據支撐。
北京岳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(以下簡稱“岳能科技”)產品總監王曉丹介紹,該公司與華為合作近十年,將數字能源、昇騰AI等技術融入新能源全景數智平臺。其智能監盤系統以“數據中心—模型中心—處置中心”為架構:數據中心實現全流程數據治理,模型中心依托機理與AI雙引擎輸出預測分析,處置中心則自動執行報警調度等操作。該公司副總經理、AI創新事業部負責人曹賀強調,聯合創新中值得關注的是,岳能科技基于華為昇騰生態開發的“六智引擎”(智能問數、問答等),構建多智能體協同網絡,推動大模型在故障診斷、規劃推薦等場景的落地,使新能源集控中心的決策效率提升40%。
同時,華為與朗坤、金風等聯盟伙伴在21個省份開展項目合作,項目握手率達76%。其合作模式的核心在于“根技術賦能”:華為提供ICT基礎設施(如昇騰芯片、云平臺)和場景理解,伙伴則貢獻場景化方案落地能力,形成“技術—場景—服務”的閉環。
從技術底座到場景落地的華為數智化解決方案
華為盤古大模型的行業化落地,為電力系統賦予了強大的“智能神經中樞”。在風光水電預測領域,基于氣象數據與歷史發電數據的多維度分析,華為盤古大模型使功率預測精度提升17%,為華能、華電等企業的電力調度提供實時支撐。
在電網暫態仿真方面,華為與南方電網合作的綠電大模型項目,通過數字孿生技術逼真模擬電網運行,該項目曾獲世界人工智能大會一等獎,目前在云南線網的實測工作持續推進。
而邊緣計算終端ECU賦予電力設備就地決策能力,可快速響應局部電力波動,提升電網穩定性。
在電網領域,華為與伙伴追求全場景智能化突破。在電網巡檢場景中,華為與國網重慶永川供電公司合作,利用盤古CV大模型解決了缺陷識別難題,樣本篩選效率提升30倍,平均檢測精度提升了18.4%。陜西電網與華為合作的IDS項目覆蓋14.79萬臺區,通過HPLC芯片、5G+GPON等7大根技術,實現“電網可控、能源可追溯”等“6可”目標,其數字化方案已輸出至全球30多個國家,并獲法國EDF等國際企業認可。
合作體系戰略:構建“洋蔥式”共同體
作為源網荷儲全鏈條技術賦能者,華為深知,電力數智化轉型絕非一家企業能夠完成,因此以“被集成”為定位,構建多層級伙伴合作體系。
在發電側,與金風等6家企業建立聯盟,86個項目覆蓋21省;在電網側,聯合國網信通、南瑞等29家伙伴,共建陜西電網等數智化樣板;圍繞技術架構,采用“云邊端協同”分層解耦模式,底層提供芯片、OS等根技術,上層由伙伴開發行業應用,形成如洋蔥般層層嵌套、優勢互補的共同體。
這種體系模式的核心在于“價值共創”:華為不直接參與行業應用開發,而是通過技術底座賦能伙伴,最終推動電力數智化方案從“中國實踐”升級為“全球標準”。
隨著AI大模型、邊緣計算等技術的迭代,電力行業正邁向“全場景智能化”。華為以技術賦能與體系協同雙輪驅動,不僅為新型電力系統建設提供了可行路徑,更以“中國方案”的角色,為全球能源轉型貢獻智慧。數智化浪潮下的電力行業,正迎來效率與價值的雙重革新。
本文轉載自:中國電力報